后勤与基建处

【党史故事·武汉】我党武装斗争的“武昌印记”
发布时间:2021-05-21 08:58:36 浏览量:1984次 信息来源:原创文章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此前18年革命斗争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武昌,作为革命年代的军事重镇,曾在我党的武装斗争史上留下重要印记。铁军——叶挺独立团成名于武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3支“红四军”和1支新四军,均与武昌有着特别的渊源。

    叶挺独立团在武昌赢得“铁军”称号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破反动军阀吴佩孚的最后要地——武昌。武昌之战前后拉锯1个月,打得异常艰苦。北伐军第四军各师、团均成立了奋勇队(敢死队)。第四军独立团一营营长、共产党员曹渊在组织奋勇队登城强攻时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也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在广东肇庆成立。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独立团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立下赫赫战功。攻占武昌城后,独立团党支部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攻城官兵烈士墓,安葬191名烈士。

墓碑的右边刻有这样四句话: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最后一句,时任第四军代军长陈可钰开始不同意写上,认为“太红了”。叶挺则坚持说:“在肇庆的时候,你就说我们太红了,当时我说要红才能打仗,现在不是已经证明了吗?”

经过斗争才写上的这句碑文,清楚地说明了叶挺独立团官兵的奋斗目标,也表明了部队的性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还只有这么一个团的军队,却已经在北伐战争中显示出她全新的革命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这也为后来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最初的基础。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在第四军从赣北凯旋武昌的欢迎大会上,赠给第四军一面铁盾牌,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大字。“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以叶挺独立团为主改编的第24师、第25师73团参加了南昌起义;驻守武昌的第四军警卫团则成为秋收起义主力部队,团长卢德铭任秋收起义总指挥,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个军事搭档。“武昌城”写进新四军军歌叶挺曾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铁军”奋勇前进不怕牺牲的精神,相继被4支部队继承发扬。这4支部队的番号中,均有“四军”二字。

    第一支部队,是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说:“所以用第四军,就是为了要保持北伐时第四军‘铁军’的大名,这是大革命时期我们革命的堡垒。”这支队伍后来成为红一方面军。

    第二支部队,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红四军。

    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到达桑植洪家关,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至月底,游击队员总数超过3000人,并打起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旗帜。这支队伍后来成为红二方面军。

    第三支部队,是鄂豫皖红四军。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后,随即将两军合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兼政委。叶挺曾说,之所以命名为新四军,其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39年3月,陈毅撰写《新四军军歌》,第一句就是“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武昌城”被纳入军歌,深刻反映了其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关联。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单位:湖北日报